网站维护中
我们正在对网站进行维护,给您带来不便,敬请谅解。
我们正在对网站进行维护,给您带来不便,敬请谅解。
在涟水经济开发区双拥路 6 号,一座占地 200 余亩的现代化产业基地正以日均 3800 件光伏组件的产出速度,悄然改写全球绿色能源供应链的版图。作为总投资 10.5 亿元的新能源产业集群,江苏众力集团通过 "物流 + 制造 + 供应链" 的深度融合,不仅实现了光伏全产业链的垂直整合,更以技术创新与高效协同为支点,推动中国新能源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中占据更主动的位置。

众力集团的产业生态由五家子公司构成:新宏兴能源聚焦光伏焊带技术突破,众力集团深耕光伏玻璃深加工,众力光伏主攻 5G 组件制造,泽迈清洁能源负责电站建设运维,宏兴国际供应链则搭建跨境物流网络。这种 "横向覆盖应用场景、纵向贯通生产要素" 的布局,打破了传统制造业单点突破的局限。
以光伏玻璃车间为例,30 名技术工人依托智能化生产线,实现年产 1600 万平方米光伏玻璃的产能,其双镀工艺将透光率提升至行业领先水平。而组件车间通过全自动串焊机与智能排版系统,日均产出的 3800 件组件可满足 30 个标准足球场大小的光伏电站需求。这种高效协同的背后,是供应链管理系统对原材料采购、生产排期、物流运输的精准调度 —— 从石英砂进厂到组件交付海外客户,全流程周期较行业平均缩短 25%。
在全球光伏产业加速重构的背景下,众力集团的 "三位一体" 模式正成为破解产业痛点的关键。过去,光伏组件企业往往需要在多个供应商之间协调玻璃、焊带、物流等环节,不仅效率低下,还面临汇率波动、运输延误等风险。而众力集团通过将核心环节集成于同一园区,使单位组件的综合成本降低 18%,交付周期压缩至 15 天以内。
这种本土化优势在东南亚市场尤为显著。宏兴国际供应链依托水陆空立体运输网络,将光伏组件从涟水基地直抵越南、马来西亚等国的施工现场,较传统海运模式节省 7 天时间。泽迈清洁能源则针对当地光照条件,提供定制化电站设计方案,确保发电效率提升 12%。数据显示,2024 年集团东南亚市场份额同比增长 47%,客户复购率达 89%。
在众力集团的研发中心,150 名工程师正围绕光伏材料的耐候性、组件智能化展开攻关。新宏兴能源的热处理工艺使光伏焊带的耐盐雾腐蚀能力提升至 3000 小时,精密压延技术将厚度误差控制在 ±0.01 毫米以内。这些技术突破不仅通过了 TÜV、UL 等国际认证,更推动中国光伏组件的可靠性标准向更高维度迈进。
与此同时,集团正探索 5G 技术与光伏产业的深度融合。众力光伏研发的智能组件搭载传感器,可实时监测发电效率并自动调整角度,配合泽迈清洁能源的运维平台,实现故障预警准确率 95% 以上。这种 "硬件 + 软件" 的双轮驱动,使光伏电站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成本降低 30%,为分布式能源的普及提供了技术保障。
作为新能源领域的践行者,众力集团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贯穿于生产全流程。光伏玻璃车间采用余热回收系统,每年减少碳排放 1.2 万吨;组件生产过程中 98% 的边角料实现循环利用;宏兴国际供应链的智能仓储系统通过 AGV 机器人调度,降低仓储能耗 40%。这些举措不仅助力客户达成 ESG 目标,更使集团自身在 2024 年获得国际可持续发展标准认证。
在 "十四五" 可再生能源规划的指引下,众力集团正加速布局海外市场。其位于德国汉堡的欧洲物流中心已投入运营,计划 2026 年前在全球建立 5 个区域枢纽,覆盖欧洲、中东、非洲等新兴市场。技术研发方面,集团每年将营收的 8% 投入新材料、智能运维等领域,目标在 2028 年前实现钙钛矿电池组件的量产突破。
从涟水河畔到全球舞台,众力集团的实践证明:新能源产业的高质量发展,不仅需要单点技术突破,更依赖于生态体系的协同创新。当物流、制造、供应链形成有机整体,当技术创新与绿色使命深度融合,中国新能源企业正在书写属于自己的全球叙事。在双碳目标的指引下,这种模式或将成为重塑全球能源格局的关键力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