网站维护中

我们正在对网站进行维护,给您带来不便,敬请谅解。

新闻资讯

宏兴国际供应链:构建新能源 "海陆空" 立体物流网,破解跨境运输痛点

2025-03-06 18:27:47 集团动态
分享到:

在光伏组件从中国工厂运往欧洲屋顶的旅程中,每一秒的延误都可能影响电站建设进度。作为江苏众力集团的物流枢纽,宏兴国际供应链通过 "海陆空" 多式联运与智能化仓储管理,将光伏产品的跨境运输损耗率降至 0.3% 以下,交付周期缩短至 15 天以内,为全球客户提供了新能源时代的 "供应链安心方案"。

一、物流创新:多式联运 + 智能仓储重塑行业标准


在宏兴国际供应链位于涟水的智能仓储中心,300 台 AGV 机器人正以毫米级精度搬运光伏玻璃。这套斥资 1.2 亿元打造的智能系统,通过 WMS 仓储管理平台实时监控库存状态,实现了 "人、货、场" 的高效协同。数据显示,仓储中心日均处理订单量达 2000 单,库存周转率较传统模式提升 40%,人力成本降低 60%。


更值得关注的是其多式联运方案。针对光伏组件的易碎特性,宏兴国际供应链设计了 "陆运 + 海运 + 空运" 的柔性组合:从涟水基地通过专用集装箱卡车直达上海港,海运至汉堡港后,再通过欧洲内陆卡车网络配送至客户现场。对于紧急订单,集团则启用包机服务,将组件从南京禄口机场直飞法兰克福,运输时间从 35 天压缩至 72 小时。这种模式使光伏组件的运输破损率从行业平均的 1.2% 降至 0.3%,每年为客户减少损失超 500 万元。

二、跨境案例:疫情期间的 "供应链保卫战"


2023 年冬季的欧洲能源危机,成为检验宏兴国际供应链能力的试金石。当时,某德国客户急需 5 万件光伏组件以完成政府补贴项目,但全球物流网络因港口拥堵陷入瘫痪。宏兴团队迅速启动应急方案:


  1. 路径优化:将原计划的上海 - 汉堡海运改为连云港 - 鹿特丹的中欧班列,避开拥堵港口;

  2. 包机支援:协调两架波音 747 货机,从南京直飞阿姆斯特丹,优先运送关键组件;

  3. 海外仓前置:调用德国汉堡保税仓的备用库存,通过本地车队 48 小时内送达施工现场。


这一行动不仅保障了客户项目的按时推进,更帮助其节省了 12% 的物流成本。该客户供应链总监事后评价:"宏兴的响应速度让我们看到了新能源供应链的新可能。"

三、行业洞察:国际物流成本的破局之道


根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数据,2024 年光伏产品的跨境物流成本占售价的 15%-20%,成为制约产业全球化的重要因素。宏兴国际供应链通过三大策略破解这一难题:


  1. 规模化采购:与马士基、中远海运等航运公司签订长期协议,舱位成本降低 25%;

  2. 数字化清关:自主开发的 AI 清关系统,将通关时间从 72 小时压缩至 8 小时;

  3. 海外仓布局:在德国、越南、墨西哥等地建立 8 个区域仓储中心,实现 "本地仓直发"。


这些举措使集团的跨境物流成本较行业平均低 18%,在 2024 年成功吸引晶科、天合等头部企业的战略合作。国际能源署(IEA)的报告指出,宏兴模式将推动全球光伏组件物流成本在 2026 年前下降 12%。

四、未来布局:数字化平台与全球枢纽网络


面对新能源产业的爆发式增长,宏兴国际供应链正加速构建 "数字化 + 全球化" 双轮驱动体系。其自主研发的供应链协同平台将于 2025 年 Q3 上线,该平台通过物联网技术实时追踪货物状态,结合 AI 算法预测运输风险,使客户可通过手机端查看组件从生产线到屋顶的全流程数据。


在全球布局方面,集团计划 2026 年前在东南亚、中东、非洲建立 5 个区域枢纽,形成 "1 小时陆运圈 + 24 小时空运圈" 的服务网络。首个枢纽 —— 位于马来西亚柔佛州的物流中心已破土动工,建成后将辐射东盟十国市场,预计每年处理光伏组件超 2GW。



当新能源成为全球能源转型的核心,物流供应链的效率与稳定性已成为决定产业竞争力的关键。宏兴国际供应链的实践证明,通过技术创新与模式变革,跨境物流不仅能降低成本,更能成为企业开拓市场的战略武器。在 "十四五" 可再生能源规划的指引下,这家从涟水走向世界的供应链企业,正以海陆空立体网络为纽带,编织着中国新能源产业的全球化未来。